我曾在燕巢待了七年的時間,烏山頂泥火山只去了ㄧ次,

這次回到高雄,想到未曾和大叔來這拍照,所以便決定往這個地方跑,

由於不知道有開了新路(高師大燕巢校區附近),所以依舊走著舊山路來到這,回程則由新路下去,的確好走多嚕!!

烏山頂泥火山形成的原因是由於地下的天然氣向地面噴射,將泥土沖出,呈現天然氣與泥漿同時湧出的情形,

而湧出的泥漿則慢慢堆積成小丘,所以稱之為泥火山,是台灣獨特的地形之一,

尤其又以烏山頂泥火山(於高雄師範大學後方)噴泥口最為密集。


↑泥火山的簡介

↑要進入泥火山,必須至右側登記處登記,登記處後方有停車的地方呦!! 右方黑黑的柏油路,就是新路囉!!(大叔 拍攝)

↑此為進入泥火山的入口呦!(大叔 拍攝)

來張到此一遊吧!!(大叔 拍攝)

↑再來一張大頭照  XD (大叔 拍攝)

泥火山類型:

 

噴泥錐  噴泥口直徑約數十公分,邊坡傾斜角度 > 20 (例如:烏山頂的泥火山

噴泥盾  噴泥口的直徑50公分以上,5 < 邊坡傾斜角度 < 20度(例如:養女湖的泥火山

 

噴泥盆  噴泥口的直徑50公分~2公尺之間,邊坡傾斜角度< 5度(例如:小滾水泥火山區的月世界泥火山

 

噴泥池  噴泥口不大(例如:大滾水泥火山)

 

噴泥洞  噴泥口多在30公分以下

 

泥火山的形成:http://content.ks.edu.tw/33k/002_3st/kiso/003.html(介紹的不錯喔!!

 


 

↑很多人都會玩的幼稚借位...  XD 就是不讓你噴阿!! 手下方的噴泥錐,確實已經不會噴發嚕!! (大叔 拍攝)


↑此為烏山頂的泥火山阿!!最右邊最高的一座泥火山已經不會噴發,目前以最左方的噴泥口最為活躍(大叔 拍攝)


↑乾掉的泥漿拍攝起來真的別有風味阿!!(大叔 拍攝)


↑我來介紹ㄧ下泥火山,泥火山形成的原因是由於地下的天然氣向地面噴射,將泥土沖出,

呈現天然氣與泥漿同時湧出的情形,而湧出的泥漿則慢慢堆積成小丘,所以稱之為泥火山(大叔 拍攝)


↑這是正在活動的泥漿呦!!


↑再來ㄧ張活動中的泥漿!!


↑此時不怕死的我,摸了一下泥漿,冰冰涼涼的,沙質真的很細呦!!(大叔 拍攝)

 

 

↑在回車上的途中,發現地上有一隻長達11-12公分的螳螂,正在緩緩的走路,

為什麼他會有攻擊的動作呢!!因為我故意去玩他啦 XD 所以他混不爽...ㄆㄆ(大叔 拍攝)  螳螂OS: 別碰我!!不然我咬你呦!!!!

 

 

↑回到車旁,又拍了一張照片 XD (大叔 拍攝)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